以五條港安西府主神一張、李、莫三府千歲及神尊歷史故事
張府千歲 | 李府千歲 | 莫府千歲 | 南霽雲將軍 | 雷萬春將軍 |
張府千歲即唐朝名將一張巡,又稱「保儀尊王」、「武安尊王」、「大使公」、「張元帥」、「張中丞」、「張睢陽」,或以「尪王」、「翁公」、「汪公」稱之。
|
|
鎮殿張府千歲。(五條港安西府提供) | 張府千歲開基老祖。 |
張巡(西元709-757 年),蒲州河東人,生於唐中宗景龍三年。為當時著名將領,雖為武將,但張巡其實是進士出身,為唐玄宗時的進士。於任河南節度副使期間,屢建奇功,拜爲御史中丞,故世稱「張中丞」。
天寶14年(西元755)12月16日,安史之亂爆發,至德2年(西元757)張巡、許遠率兵死守睢陽(今河南商丘),壓制安祿山將領尹子奇的兵力,使其不能南下,前後達十月之久。後因河南節度使嗣虢王李巨抽糧助賊,使南霽雲冒圍至臨淮告急,代節度使賀蘭進明又不肯出兵援助,最後仍不敵敵軍的攻勢,城破兵敗,壯烈成仁,得年四十九歲。
張巡犧牲後,為表彰其貢獻,唐肅宗皇帝追封巡為揚州大都督、鄧國公;並分別贈封其妻為申國夫人、金吾大將軍;下令在睢陽建廟祭祀張巡、許遠,後又配祀與其同時殉難的副將南霽雲、雷萬春、姚誾、賈賁四位。[2]此後,歷代政府及民間對張巡履有加封,例如:寶山忠靖景佑福德真君、東平威烈昭濟顯慶靈祐王、東平王、唐通真三太子等封號。
|
|
鎮殿張府千歲。(五條港安西府提供) |
李府千歲係唐朝忠臣李泌,生於唐玄宗開元10年(722),其父為李承休,曾擔任吳房縣之縣令,其母親為汝南的周氏。根據《新唐書》的記載,李泌字長源,趙郡中山人,後徙居京兆。到李泌出仕時止,其家已有六代人在朝廷擔任高官,其出身之顯赫可見一斑。
李泌年少時骨相異於常人,身體極輕,能站立在屏風上不會墜地。有高人告訴李泌的父母,李泌會在十五歲的時候飛昇,果不其然,到了祂十五歲那一年,父母某日忽然聞到滿室異香,仙樂飄飄,父母害怕祂飛昇而去,搗了許多的蔥蒜潑灑在祂的頭上,於是仙樂停止,滿屋子的異香也消失,此後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天皇至道太清玉冊》〈道門官制章.國朝品級〉是這樣記載的:
唐李泌生而神靈,自孩童時,身輕能舉,母嘗聞空中絲竹之聲,恐飛昇而去,母以蔥蒜為汁灑其首,後代宗(註:根據《新唐書》應為肅宗時)時拜相時,李輔國專政,常妒之,泌知其不可久處其位,乃告歸隱,乞為道士,帝乃賜紫衣金帶之服,道士賜紫自泌始也。值得注意的是,李泌深信神仙與修煉之說,並且擅長《易經》,年輕時經常漫遊於嵩山、衡山、華山、終南山之間,於嵩山、衡山,遇桐相真人、羨門子、安期先生,遂得授長生羽化服餌之道。
|
李府千歲開基老祖。 |
唐玄宗天寶年間,因賦詩譏諷奸相楊國忠、安祿山等人而招排擠,即隱居穎陽修煉。至唐肅宗時,因大宦官李輔國專政,常忌妒李泌的賢能,李泌知道自己無法久居其位,遂向肅宗請辭,歸隱山林,雖被肅宗數次挽留,最後仍允為歸隱,賜紫衣金帶予泌。皇帝賜紫衣給羽士,視之為對道士的最高肯定,也是自此開始。
唐代宗即位後,任命他為翰林學士,並先讓他住在宮中的蓬萊殿書閣。當時,李泌為了修煉仙術,不娶妻,不食肉,皇帝為了將祂留在身邊輔政,下詔強迫他吃肉,還為他娶已故朔方留後李暐的外甥女為妻,並賜祂長安光福里的府第。
李泌在世時,雄才偉略,曾輔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位皇帝。但不慕榮利,一心修仙,辟榖絕粒,不吃米飯。執政時間雖短,但不論在外交的策略、軍事部署,或財經籌畫上都提出了關鍵性的貢獻。李泌受封為鄴縣侯,世稱「李鄴侯」。貞元五年(789年)三月二日病逝,享年六十八歲。[15]德宗追贈為太子太傅,所賜賻禮加等。
關於莫英王爺的傳說,史書上較少記載,根據安西府流傳的說法,莫府千歲原為胡人,原名蓋陀,出生於唐睿宗嗣漢18年(西元701年),蓋陀原隸屬於安祿山的陣營,驍悍善戰,頗受重用。天寶年間,安祿山舉兵叛變,蓋陀奉安祿山之命,領兵攻城掠地,立下許多戰功。
|
莫府千歲開基老祖。 |
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張巡奉命鎮守雍丘,令敵軍久久無法攻克,於是安祿山派遣蓋陀前往勸降張巡。不料,勸降不成,蓋陀反被張巡忠義之心所感動,歸投大唐,並與張巡結拜為異姓兄弟,張巡為蓋陀改名為「莫英」,取其英勇之意。
莫英追隨張巡後,助巡鎮守睢陽城。直到至德2年,安祿山的燕軍圍攻睢陽城,同年八月,城中糧食短缺,睢陽城只有六百守軍,許多將士雖已負傷,仍奮勇殺敵。到了九月,莫公亦受重傷,無法再戰,因城中糧食已絕,且自己已成軍隊之負擔,為報答張巡的知遇之情,莫公打算奉獻出自己的身軀,以饗軍士,故毅然自戕。莫公的一片丹心,為天地神明共鑒,鑒於其勇毅正直、捨身為國之精神,故受封為神,享萬世之香火、萬人朝拜、名垂千古。
莫府千歲因位列「王爺」之神格,故其金身多頭戴國公帽,又因其武將之身分,故身穿文武甲冑;又其具有厲神之性格,故多作青〈藍〉面。配上赤鬚及濃眉大眼,英氣逼人,鬼神見之,無不欽服。
南霽雲將軍(西元712—757年),又作「濟雲」、「齊雲」,頓邱人(頓邱即今河南省濬縣,亦有云為清豐縣), 至德2年(西元757年)安慶緒弒安祿山後,派汴州刺史尹子奇猛攻睢陽(今河南商丘),以作為謀取東南魚米之鄉的跳板。張巡與南霽雲認為,只有保住睢陽,才能為國家守住江淮地區的賦稅,作為國家復興的根基,遂從許遠之請,率兵死守。
雎陽被圍期間,御史大夫賀蘭進明任河南節度使,駐兵臨淮,許叔冀、尚衡屯兵於彭城,均擁兵觀望不救睢陽。為了守住睢陽,張巡派南霽雲到臨淮求援,但進明拒不發兵,並勸誘霽雲倒戈,霽雲知其無心救援,憤而斷指離去,並發誓平亂後必殺進明。
至德2年閏8月戊申日,霽雲夜裡冒圍入城,後因無援,10月癸丑日,安慶緒陷睢陽,太守許遠及張巡、鄆州刺史姚誾、左金吾衞將軍南霽雲皆因此而死,遇難後追贈為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官銜)。
另依《明實錄》所載,因南霽雲將軍死後,在貴州屢有顯靈,禳火救災、驅除瘟疫、防禦猛獸及盜賊。景泰2年8月辛未日,明代宗朱祁鈺准許將之納人官方祀典,賜號忠烈,命春秋致祭。南霽雲將軍在貴州貴陽有專祠。《黔書》云:「貴陽有黑神廟,祀南霽雲」。
|
|
南霽雲將軍。(李宜陽攝影) | 雷萬春將軍。(李宜陽攝影) |
雷萬春(701-757年),為唐朝名將,與南霽雲均是張巡麾下偏將,南霽雲以善射著稱,而雷萬春則是以勇猛聞名。史載南霽雲與雷萬春二人,亦是義結金蘭的兄弟,睢陽保衛戰曾一同守城禦敵。
雷萬春於唐玄宗年間,奉命鎭守於雍丘,唐朝叛將令狐潮(原唐玄宗朝雍丘縣令)率軍包圍雍丘城,雷萬春站在城牆上,面對叛軍,雷萬春立於城上,怒責令狐潮不應判節,令狐潮則命暗中埋伏的弓箭手弓箭齊發。雷萬春雖然面中六箭,仍挺立不倒,令狐潮疑爲木人,後知其實情而遙謂張巡曰:「向見雷將軍,始知君令之嚴明。」後人雕繪雷萬春神像時,通常會在臉上留下六個黑點或金點,代表當日所中六箭之傷疤。
雷萬春後來跟隨張巡、許遠死守睢陽城,在圍城數月後,城破被俘,睢陽將士從容就義。根據《舊唐書》記述,雷萬春死後,唐肅宗「感其忠烈,欽封雷萬春為榮祿都督夫、忠烈將軍」;宋徽宗時期,追封忠勇侯;清光緒帝(德宗)敕加雷萬春「威靖」封號。元末明初的清微道法神譜,將雷萬春與張巡等人同列陰雷五使者,主興雷致雨、躍邪伐祟、治病延年。又名統兵先鋒大將,其法像,執白旗、白面三鬚、頭載頭盔,身穿金甲。
民間流傳雷萬春與唐朝知名樂官雷海青乃結義兄弟。安史之亂時,安祿山稱帝,在雒邑設宴大會羣臣,要求海青演奏助興,為海青所拒,海青遂被殺害,死後受封為田都元帥。因雷萬春與雷海青為結拜兄弟故,雷萬春亦被尊為三田都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