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聖事蹟

一、顯聖事蹟

  • (一)古籍所載一
    宋徽宗宣和年間,舒州太湖縣(今安徽省境內)的石姓及黃姓的縣民,遊歷至東平府(在今山東省境),不知緣由被誣陷罪名而入獄。於是祈求當地最靈驗的神明張巡相助,果然得以洗刷冤情。石姓與黃姓太湖縣民要離開東平時,有感於張巡靈驗非常,於是到張巡的祠廟裡,將祂的神像藏在箱子裡,要偷偷請回太湖縣供奉。廟祝發現神像被偷,於是追了出來,把箱子打開,沒想到箱子裡的神像竟變成一把扇子。二人回到距離太湖縣西十里的棠梨樹下,就在那裏小睡了一會兒,在睡夢中張巡顯靈,表示要選擇此處作為廟地。於是,二人就在這裡蓋了一座廟來供奉。當廟蓋好時,張巡又來託夢,表明他的身分,現在在東嶽大帝的麾下,擔任押案判官陰司都統史。

    圖片引自: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癸巳存稿》 圖片引自: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館藏《太湖縣志》

  • (一)古籍所載二
    張巡擔任東嶽押案判官的傳說,也被記載在黃州的《黃岡縣志》,明正德年間,黃州郡守盧濬依照當時的法律清除該地的淫祠,位於南門外安國寺右邊的「景祐真君廟」,亦在應該被取締的名單之內。在官府要來毀廟的時候,神明附身在乩身身上,用筆寫下:「吾乃張巡,現在是東嶽蓬萊殿的押案判官,官階為忠烈大夫,在人間為景祐真君」,官員一聽,景祐真君乃是道教所承認的正神便離去,「景祐真君廟」因此就被保留下來。張巡擔任東嶽押案判官的傳說,也被記錄在《鄿水縣志》、《黃陂縣志》中。

    圖片引自: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 《癸巳存稿》

  • (一)古籍所載三
    南宋紹興辛巳年,北方人南侵,宋廷派遣大軍屯守在淮東,有一位小校官──何兼資,帶領五千人來到六合縣西。看見一隊人馬從西北方而來,他們的旗幟不像是北方人的旗幟,跟官軍的旗幟也不同。何兼資因不了解敵情,不敢跟這對人馬正面交鋒,於是命令自己的人馬都躲到蘆荻林中。何兼資躲在蘆荻林中窺看這一隊人馬,他看見軍隊的主將,問:「前方蘆荻林是否有人?」斥候回報,「蘆荻林中的乃是『生人』,與我們沒關係」。

    何兼資一聽,便了解祂們並非凡間的軍隊。於是,便走出蘆荻林,向鎮守在軍前的軍官自我介紹。何兼資道:「何某乃是劉太尉(應指「劉錡」)麾下的校尉,不知道神兵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事出兵征伐?」問罷,該陣前軍官不發一語,走向主帥通傳,主帥便召何兼資上前。入內後,看到一位身穿冠服的神人,兩旁站著數位英姿颯颯的將軍,其中一位將軍開口對何兼資言:「我們是奉了上天的命令,來助劉太尉的,這一戰宋軍必定大勝。」聽完話後,何兼資再拜該將軍,「請問坐在中間的是哪位?」將軍回答,「這位是天篷神,祂是不跟凡間的人說話」。於是再問將軍:「請問大王是何神?」將軍回答:「我是唐朝的張巡,對面那位是許遠,其他兩位則分別是雷萬春及南霽雲」。何兼資又再問將軍:「史書上說,大王當年守城時,吃了三萬人,是否確有此事?」將軍答曰:「是有此事,不過我們吃的都是已死之人。」續問:「史書上說,張大王當時殺了小妾,而許大王則殺了僕人,讓軍士們充飢,是否確有此事?」張巡回答:「他們並非是我殺的,是妾看到睢陽城危在旦夕,便想效法虞姬、綠珠,所以自刎而死。許大王的僕人是因為驚恐憂懼,暴斃而亡,並非死在許遠的刀下。當時只是為了堅定軍士抗戰守城的決心才宣稱,我二人為了讓軍士充飢,所以殺了小妾與僕人。」何兼資問話完畢,張巡命左右賜酒饌,宴畢,張巡對何兼資說:「回去告訴你的主帥,我們奉了上天的旨意,來助你們的軍隊,一定會幫你們斬下敵軍主帥的頭顱,以完成上天所交代的任務。」話說完之後,便命軍士送何兼資出蘆荻林。回去後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南宋便打贏了北方的軍隊,史稱「皂角林之捷」。南宋愛國詩人楊萬里,曾為此役寫下一首詩:「水漾霜風冷客襟,苔封戰骨動人心。河邊獨樹知何木?今古相傳皂角林。」何兼資後來累積戰功,位至正使,常跟士大夫們提及他的這一段奇遇。

    圖片引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資料庫》

  • (二)布袋瘟疫
    約莫在日本治臺最後階段,安西府遵循「五條港香」的傳統,照例前往南鯤鯓代天府進香,一行萬餘人浩浩蕩蕩南下途中,夜晚隊伍準備進入「布袋港嘴」,殊不知此時的布袋街正值霍亂瘟疫橫加肆虐,警衛出面警告香陣隊伍不得進入布袋街。正當眾人處於進退兩難時,張、李、莫三府千歲降乩指示,沿途燃放鞭炮,待神駕、香陣離境後沒多久,即聽聞布袋街疫情解除,眾信徒無不嘖嘖稱奇,直呼張、李、莫三府千歲神靈威猛,掃除瘟疫。又時值安西府年久失修,臺西仕紳林明栓等人倡議重修廟體,布袋街信眾聽聞,為答謝張、李、莫三府千歲神恩,一呼百諾,紛紛加入重建安西府的行列。
  • (三)朱秀華還魂
    民國43年(1954)9月,將入秋之際,中共解放軍以猛烈砲火攻擊金門,一時之間戰雲密佈,金門民眾紛紛帶上包袱細軟,爭相乘漁船出海前往臺灣避險。然多數船家平時只在近海內捕魚,出海後就迷航失去方向,又遇海上大風大浪暴雨侵襲,經數十天的漂流,乾糧飲水用盡,有人因此饑渴而死,遂變成海上的難民。船上乘客經過不知幾日的海上折磨,已逐漸不省人事,因船舶中彈失去動力只能隨著洋流漂向雲林縣臺西鄉五港村的海豐島任由擱淺。而尚有氣力的乘客選擇棄船上岸逃生,其中因為體力不支留在船上的金門縣民朱秀華被漁民救上岸。

    朱秀華在全家乘船撤退來臺的過程中,與父母半路失散,只得乘坐另一艘漁船渡海。此刻救醒她的漁民覬覦她身上的財物,不管朱秀華如何哀求,甚至願意委身嫁當妻妾,這些漁民仍不為所動,不僅搶了金銀財寶,又將漁船推出海上漂流致使朱秀華喪命,成為一縷幽魂,當時十八芳齡竟得香消玉殞。

    據傳成為幽魂的朱秀華一直留在海豐島遊蕩,約莫十來天後,安西府張、李、莫三府千歲巡視海豐島轄境,遇上孤魂朱秀華遊蕩於海豐島上,招其前來詢問事由。朱秀華將心中所有冤屈一五一十告訴王爺們,三位王爺勃然大怒,認為在安西府轄境內竟有此傷害人命、謀奪財物之事,實不可原諒。在知悉朱秀華十五歲開始吃齋唸佛、一心向道,且陽壽未盡,遂將她收入門下,暫住安西府,等候進一步安排。

    民國48年(1959)朱秀華已在安西府修行五年之餘,張、李、莫三府千歲認為時機已到,遂令朱秀華準備借身還魂,對象即雲林縣麥寮鄉林罔腰。家住麥寮鄉的林罔腰,是經營「得昌建材行」老闆吳秋得的妻子,而吳秋得因負責承包臺西鄉海豐島海防工事,又要時常探望四十歲得重病的妻子,所以經常往返臺西海豐島與麥寮之間。海豐島工事已多次由他人承包,但都虧本了事,或者施工期間不怎麼順遂,時有工人於工地摔傷,總之就是工事都難以善後。可是吳秋得承接這個工程以後,不但賺了錢,而且工人們在施工期間平安無事,最終工事順利完成,或許是得安西府張、李、莫三府千歲幫忙的緣故。

    忙於海豐島工事時,往返臺西、麥寮二地的吳秋得,每次回麥寮家中的路上,總覺得肩膀上好似有人搭著一般,略感沉重。到家後,常有自家工人對著吳秋得開玩笑說:「老闆艷福不淺喔,載美女出入!」吳秋得常不解是何狀況,所以並沒有放在心上。海豐島工事完工的這一天,林罔腰病情惡化,已病入膏肓、藥石罔效,進入回天乏術之際,人只得在病床上等待斷氣一刻,這一拖也就二十來天毫無進展。

    這些天林罔腰並無湯水進口,就這樣靜靜等著。另一邊,工事完成這一天也是朱秀華還魂之日,藉助張、李、莫三府千歲神力,朱秀華之魂借林罔腰之體重返人世。就在林罔腰臥床二十來天後,某日甦醒,便逕自下床行走,見到親人與左鄰右舍如同陌生人一般,無任何招呼反應。且開口講話腔調也已不同,這讓親人感覺莫名訝異,於是誤以為是病後精神失常,要將林罔腰送往精神病院治療。與此同時,她開口對林罔腰親人說道:「我(朱秀華)非神經病,不要送走我,我是金門人朱秀華借林罔腰身體還魂回陽的。」當交代原委事件始末後,欲往寺廟居住清修,但吳家選擇將林罔腰(朱秀華)挽留在家。

    當初對朱秀華加以劫財害命的人,無不暴斃死亡、難得善終,而主謀者則全家皆斃,只剩一個兒子發狂失魂。朱秀華說:「我是信佛的人,我不願結仇,那是與我同船的人死後,心抱不平而予報復的。」天理昭昭、疏而不漏,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朱秀華一縷孤魂,得安西府張、李、莫三府千歲相助,最終冤情得以伸張,雖借麥寮林罔腰較老之身軀還陽,但為報張、李、莫三府千歲神恩,一生主持麥寮鎮東宮濟世度民,積極辦理慈善事業,而朱秀華的借屍還魂事蹟,因此轟動全國,安西府張、李、莫三府千歲靈威顯赫事蹟響徹海內外。

  • (四)役男的守護神
    民間過去認為當兵是男人生命當中的一項挑戰,過往入伍大多要二年到三年不等。入伍之後,由於幾乎大多時間與外界斷絕音訊,家人父母經常會為此擔憂,尤其民國四、五○年代,兩岸關係緊張常有交火,前往金門、馬祖服役的子弟更有遭遇戰爭的生命危險。直到近十年來役期縮短,民間才逐漸不將入伍視為畏途。因此若家中小孩將入伍服役,父母多會前往廟宇祈求神明能保佑子弟,軍旅生活能夠一路平安順利返家。

    條港安西府的廟內外有許多退伍役男所捐獻的物件,是安西府一大特色,據傳民國47年(1958)的金門八二三炮戰,中國無預警對大、小金門發動密集的砲擊,當時有不少臺西子弟被派往金門支援。在戰爭結束之後,臺西子弟安然無恙,全身而退,這些從軍子弟多有攜帶張、李、莫三府千歲香火隨身,眾人皆相信是王爺保佑,自此王爺對役男的保佑傳說不逕而走,讓各地役男的家屬們慕名而來參拜。

    廟後花園一處的涼亭為221梯次林昭文等四十位臺西子弟捐獻、廟前大旗桿則是分別由269梯次林益雄等21人,及882梯次丁進福等13人所捐獻。可知張、李、莫三府千歲對於役男的保佑十分的靈驗,如今舉凡軍、警、特等武職相關人員,許多人為了平安順遂與仕途順利,皆會前來安西府參拜。

    由役男與鄉親共同捐獻的涼亭

二、靈感實錄

圍繞著信仰文化傳承下來的故事,透過這些故事,將信仰一一的傳承下來。五條港安西府庚子年啟建「金籙太上覃恩祈安護國七朝清醮」過程中,採訪相關人員組織與參與團隊,採集彼此間的故事,彙整對張、李、莫三府千歲信仰的故事,讓更多人了解民間信仰的核心價值。

  • (一)林清標建醮主委
    在主委回憶起與安西府結緣的過程中,不時透露出對王爺衷心感恩的眼神,還記得從小常常隨著父執輩搭著漁村的牛車,來安西府參拜王爺,在如此的緣分也種下日後進入到安西府核心組織服務的種子。在感念王爺慈悲之餘,主委慢慢道出在他人生的低潮與病痛時,王爺都適時的給予很多感應,協助度過人生的難關。特別是曾因腦微血管有狀況而住院,見到王爺來到他的病床旁加持,那宏偉莊嚴的神像,著實讓當下的他十分感動,並安心的接受治療,也迅速復原,故為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健康身軀,主委期許未來能為安西府盡己所能的服務。有關王爺的故事,不只發生在他自己身上,也因為自己在安西府服務的關係,推廣張、李、莫三府千歲的信仰,甚至他周遭的朋友也能感受到王爺的靈感,曾經朋友遇到嚴重的車禍當中,車輛損毀而人卻能毫髮無傷。

    主委提起昭和20年(1945)安西府往南鯤鯓進香,途經布袋時,因為當時的霍亂肆虐,也奪走不少地方寶貴的生命。當時的進香隊伍,奉王爺的指示,恩賜五杯的聖水提供給布袋居民,隨後霍亂的瘟疫遂逐漸退去,這也是每每安西府往南鯤鯓進香,途經布袋便受當地居民厚禮相待。

    為謹慎籌辦此次金籙太上覃恩祈安護國七朝清醮,主委與廟內執事人員商討,張、李、莫三府千歲來五條港救世已超過200年的歲月,從未回到大陸祖廟謁祖。以祈安、護國、佑民的信仰核心價值,獲王爺首肯,於民國108年(2019)9月帶領八股的信徒,前往河南商丘張巡祠進行為期6天的進香謁祖活動。或許,一般民間信仰活動往往著重於尊天敬地,發揚救黎民於苦難,祈求上蒼恩賜平安,但回大陸謁祖還有更深層的價值,就是如何延續張、李、莫三府千歲的忠孝節義,並不忘這塊土地上的先賢祖輩,將信仰傳承至今,這也是五條港安西府轄下的八股信眾對於信仰不忘的初衷。

神明說:現在大家都流行用Google chrome瀏覽器開網站啦

本站已不支援IE瀏覽器囉

建議您改使用 Google chrome 瀏覽器以取得最佳瀏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