醮典神祇

以祈安護國七朝清醮活動介紹和說明各醮典神尊:

三清道祖 玉皇上帝 三官大帝 南 / 北斗星君 殷郊太子 福德正神 境主城隍


(一)三清道祖

三清,即清微天玉清元始天尊、禹餘天上清靈寶天尊、大赤天太清道德天尊。三清乃世界創造之初的大神,亦可說即與「道」為一體之神,對道教而言是至高無上之神。因此,舉行醮典時,道長必定需要啟請三清道祖臨壇,同時透過對道祖上香、進茶、朝謁,造諸功德,為醮官邀福。

後世之人將無形無相的自然神具象化,並透過小說、故事型塑其「人格」特質。(圖片引自:《封神真形圖》)

(二)玉皇上帝

根據知名道教學者謝聰輝教授的研究,「玉皇」一詞,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分別指涉不同的神明。在早期靈寶經,或唐代的道教神像中,玉皇指的是「元始天尊」。而在早期上清經系的經典中,玉皇為「太上玉晨大道君」。部分唐代文獻中的玉皇,也有指太上老君者。除此之外,北宋以前,玉皇還可能是泛指仙界高真,或指祖炁、玄炁根源,甚至是唐朝皇帝的代稱。無論如何,玉皇的神格寓有「最高神」的意涵。

玉皇上帝 至尊無相

(三)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為天官、地官和水官之總稱。天官職司「賜福」、地官職司「赦罪」、水官職司「解厄」。故天官封號為「上元一品九炁天官賜福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地官為「中元二品七炁地官赦罪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水官為「下元三品五炁水官解厄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

安西府三官大帝

(四)南 / 北斗星君

道教發展至魏晉南北朝時期認為,「北斗落死籍,南斗上生名。」《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第二卷記載:南北二斗,主人生死。有善功者,三官列言,南斗即度三界之難,拔九幽之苦,宣告魔王,不使破敗人之行惡。三官即列言北斗,即告下魔王,魔王即收人魂付九幽之役,萬劫無期,長淪惡緣。當爾之時,無善無應,北斗除死籍,南斗上生名。

北斗星君道教稱「北斗落死司非真官」即言朝拜北斗能消除死籍、得道成仙,而南斗星君道教稱「南斗上生司厄真官」掌管爵祿壽歲,因此朝禮南斗可獲延壽。

安西府北斗星君 安西府南斗星君

(五)殷郊太子

殷郊為太歲神的首領。其形象在道教典籍中變化多端,但大致上可以分為兩大系統,一為孩兒像者,一為忿怒相者(或稱天人相)。但不論是哪一個系統,殷元帥多項帶骷髏、右手執黃鉞,左手執金鐘,勇猛無比。因其法力高強,甚至有遇神殺神之能,而掌天下諸神殺,故殷元帥之術法,主要扮演安土解土、逐禁報犯、保畜、驅邪治祟、驅土瘟的角色。若犯諸禁忌與神煞,可請殷郊太子代為作主化解。

安西府殷郊元帥

(六)福德正神

福德正神民間俗稱「土地公」、「福德爺」、「伯公仔」。民間多數人認為,福德正神為張福德,因生前曾任周朝的稅官愛民如子,福德深厚,享壽百歲,死後三日,面貌如生,王母命八仙接引,封為南天門都土地神。

現代人多認為,福德正神主管土地、財富與農業收成。其實福德正神也是地府的行政神,隸屬於城隍之下,掌管鄉里死者的冥籍,人死後須先向土地公報到,再由土地公引往地府。因此古時若家中有人亡故,家人會到土地公廟稟告,祈求土地公為亡者引路。福德正神也因為有這樣的職能,所以部分廟宇的土地公配祀文武判官。

福德正神 境主城隍尊神

(七)境主城隍

城隍,為道教管理地方之神。《道藏》所藏《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魂妙經註》記載:「社令城隍,係在所國土州府軍縣鎮監鄉村疃里,各有斯職,分領陰景卒吏,機察本界中事,皆聽太玄指揮制度使令也。」亦即,城隍乃負責監察其所在之「州、府、軍、縣、鎮、監、鄉、村、疃、里」等行政區,甚至是整個國土內一切善惡事務的神祇。祂統領著陰間的兵將,查察其轄區內的一切事物、記其善惡,並聽從玄天上帝(太玄)的指揮調度。

也因為城隍掌握著地方上的陰間兵將,故而當道士行驅邪怯瘟之法時,常需要發牒文給城隍,請求借兵相助,甚至親自輔助主法之神進行搜捕邪精的任務。同時,城隍還有追魂攝魄、管理陰間亡魂進出陰間的職能,道士舉行拔度齋儀時,會發牒請城隍把要超度的亡魂遣送到壇前受度。城隍所追的魂魄甚至還包括生人的生魂。

城隍信仰起源於先秦時代的「水庸(墉)祭』。水庸可解釋為「水溝」之意。不論是水庸(墉)或城隍都有「城牆」的意思。因「城牆」(城隍)有保護人民、捍災禦患之功,故古時國家舉行祭典崇奉之。城隍本以自然神的姿態被供奉,後演變為地方保護神。直到宋代,有些對地方有功者,被祀為城隍,如蘇州祀奉春申君為城隍。

明朝更重視城隍信仰,明太祖在縣級以上地區設城隍廟,並依府、州、縣將城隍封為公、侯、伯,京師城隍則封福明靈王。根據「城隍」的本意,本來只有城市才有城隍廟,後來因商業的發展,經濟活絡的新市鎭,也開始設立城隍廟,並建立一個更完整的行政系統,將城隍體系延伸到堡、街、鎮邑。

神明說:現在大家都流行用Google chrome瀏覽器開網站啦

本站已不支援IE瀏覽器囉

建議您改使用 Google chrome 瀏覽器以取得最佳瀏覽效果